郑州天猫全职美工
上传产品 《道德经》传世本和帛书本主要的22处不同
发布日期:2024-07-03 10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图片上传产品

据说《道德经》传世本和帛书本有一百多处不同,本文按照语意差别较为明显的整理出22处。有些因避讳而改变字词的,如“常”和“恒”,“国”和“邦”,“不”和“弗”等,不计入其中。有些字词虽有出入而被广泛解释为可以互通的,如“有道者”和“有欲(裕)者”,不计入其中。有的语气助词,如“呵”和“兮”,“也”的使用与否等,不计入其中。有些句子不仅字词,版本之间的断句亦有差异,我们皆按主流予以展示,如下文第一例。传世本《道德经》流传最广,之后随着帛书本和楚简本的挖掘出土,专家们进行了多方考校,有的以传世本为底本,有的以帛书甲本为底本,结合历史上多个版本,力图作出最“正确”的校注,其中又因出土件的缺损,对古今字词认知的差异,在版本和释义上仍存纷繁解读。(点此可查看帛书《老子》全文)按照汉字的丰富性及通假的可能,实则任何版本以及任何字词的变化,要挖掘其合理及不合理的意义,都能自成其说。本文所列内容,章节顺序依据高明先生的《帛书老子校注》,传世本的释义主要参考陈鼓应等人的见解。版本之间的更多不同处,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处补充。

图片

第一章01帛书本:无名,万物之始也;有名,万物之母也。简释:无名,是创生万物的本始;有名,是孕育万物的母体。传世本:无,名天地之始;有,名万物之母。简释:无,是形成天地的本始;有,是创生万物的根源。差别:据说王弼传世本也作“万物”,后人大概觉得两个“万物”重合,就将其中一个改为“天地”。按照裘锡圭的理解,万物之始指的是只有道的最原始的阶段,万物之母是道生一之后那个“一”的阶段。02帛书本:两者同出,异名同谓。简释:两者名称不一样,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。传世本: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简释:无和有这两者,同一来源而不同名称,都可说是很幽深的。差别:今本“同谓之玄”,字面意思容易让后人将道学等同于玄学。第五章03帛书本: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简释:听进去学进去的东西太多,让头脑装得太满反而迷惑,不如持守虚静。传世本: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简释:政令繁苛反而加速败亡,不如持守虚静。差别:帛书句和书中“常使民无知无欲”“不出于户,以知天下”“绝学无忧”等意思脉络更为一致。第十四章04帛书本:执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简释:用今天的道理,来认识和处理今天的事情。传世本: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简释: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,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。差别:结合上下文,既然道这个东西“随而不见其后,迎而不见其首”,过去和将来都很难知道,就必须从今天入手。而传世本篡改成反面意思,把与时俱进变成拘泥古法。第二十章05帛书本:美与恶,其相去何若?简释:美好与丑恶相差多少?传世本: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简释:善恶相差多少?差别:帛书本是说美与丑,传世本说成善与恶。《道德经》中美恶相对:第二章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恶已。”06帛书本:人之所畏,亦不可以不畏人。简释:人所畏惧的,也会畏惧人。传世本: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简释:众人所畏惧的,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。差别:结合上文的“唯与诃”、“美与恶”,这里也是相对的关系,意指民众敬畏君长,君长也不可不敬畏民人。第二十七章07帛书本:故善人,善人之师。不善人,善人之资也。简释:所以善人,以善人为师,以不善人为借鉴。传世本: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简释: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,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镜。差别:帛书本的主体是“善人”,他们以善人为老师,以不善人为借鉴。而传世本改成了善人和不善人互相学习,意思不同。第三十一章08帛书本:夫兵者,不祥之器也。传世本: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。简释:兵革是不祥的东西,大家都憎恶它。差别:传世本多了一个“佳”,兵器都是用来杀人的,不存在好兵器才不祥的道理。09帛书本:杀人众,以悲哀莅之。传世本:杀人之众,以悲哀泣之。简释:杀人众多,带着哀痛的心情去对待。差别:哀兵无声,莅比泣更契合场景。第三十七章10帛书本:不欲以静,天地将自正。简释:不起贪欲而趋于宁静,天地都自然而然回归正态。传世本:不欲以静,天下将自定。简释:不起贪欲而趋于宁静,天下便自然复归于安定。差别:天下侧重于治下,“天地”格局无疑更适合“道”。“定”和“正”可互通。

图片

上传产品第三十八章11帛书本: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。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。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。传世本:上德无为而无以为,兼职美工下德为之而有以为,上仁为之而无以为,上义为之而有以为。简释: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,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,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。差别:传世本多了“下德”句,和“上义”句重合,在这里,仁、义、礼都是下德,不必多此一句,造成语义混乱。第四十章(今本第41章)12帛书本:大方无隅,大器免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传世本: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简释:最大的方正没有边角,最大的器物不会完成(传世本: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),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声响,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。差别:帛书本四句都用否定词:无、免、希、无,传世本“大器晚成”字意不合。老子要表达的是,真正的大器没有边际和尽头,无所谓完成。如果一定要用来励志,可以理解为:按照自己的天赋使命,遵循大道规律去行事,自然“成器”。13帛书本:道褒无名简释:对道最大的褒扬是无名。传世本:道隐无名。简释:道幽隐而没有名称。差别:帛书本和前文句式相合,且符合书中“道”泽被万物却生而不有、为而不恃的“无名”特质。14帛书本:夫唯道,善始且善成。简释:只有道,才善始善终。传世本: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简释:只有道,善于辅助万物并使它完成。差别:“成”和“终”互训,义同,“善始善成”即“善始善终”。贷,本义是施予、给与,引申“借出”“借入”,道一直存在且独立不改,谈不上“贷”。第四十五章15帛书本:大直如诎,大巧如拙,大赢如绌。简释:最大的伸展好像屈伏,最大的灵巧好像还显笨拙,最大的获利好像还有不足。传世本: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简释: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,最灵巧的东西好像笨拙一样,最卓越的辩才好像口讷一样。差别:据考,帛书《老子》并无一“辩”字。第五十章16帛书本:盖闻善摄生者,陵行不避兕虎。传世本:盖闻善摄生者,陆行不遇兕虎。简释: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,在山陵(传世本:陆地)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。差别:犀牛和老虎一般出没在山陵,而不是陆地。不避是说没想着避开因为不会有危险,不遇是说遇不到。第五十三章17帛书本:使我挈有知,行于大道,唯迤是畏。传世本: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。简释:假如我掌握了知识(传世本:假使我稍微有些认知),在大道上行走,担心唯恐走入了邪路。差别:“挈”是掌握,“介然”是微小。“迤”是指大道旁边的曲折小路,传世本解“施”通“迤”。第六十一章18帛书本: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。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于大邦。传世本: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;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简释: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,可以会聚小国;小国对大国谦下,就可以见容于大国。差别:释义虽然一样,但“取于大邦”无疑才是正确的表达。

图片

第六十二章19帛书本:道者,万物之注也。简释:道是天地万物的归属。传世本:道者,万物之奥。简释:道是万物的庇荫。差别:万物归于道,“注”用词生动。第六十四章20帛书本: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。九层之台,作于累土。百仞之高,始于足下。传世本: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简释:合抱的大木,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起来的;九层的高台,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;百仞的高度,是从脚底下开始(传世本:千里的远行,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)。差别:这几句展现的都是垂直向高度,传世本把爬山变成走路,意思变味。第六十八章(今本第81章)21帛书本:善者不多,多者不善。简释:对道有认知的人,不会求多,求多的人对道认知不够。传世本: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简释:行为良善的人不巧辩,巧辩的人不良善。差别:帛书句和后边“既以予人己愈多”联结顺畅;传世句和前文“信言不美”经义重复。22帛书本:人之道,为而弗争。传世本: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简释:人(传世本:圣人)行事,只是施与,而不和人争夺。差别:第二章说“圣人居无为之事”,所以圣人之道是“无为不争”,不是“为而不争”。按高明校注:“今本'圣’字乃浅人所增。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上传产品 与抛物线有关的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的4种计算方法